作为新兴的外贸业态,跨境电商行业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成为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自2021年开始,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开始遭遇“封号潮”和境外知识产权“围猎”,从头部大卖到腰部卖家尽数中招,跨境电商上市公司及融资级别的公司均被波及。在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商标、版权与专利侵权三种类型。
1)商标权侵权
商标侵权一直以来都是跨境电商中知识产权侵权频发的“高风险区”。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跨境贸易中,侵犯商标权的产品已占据了所有侵权产品总量的95%以上。
实践中,企业侵害商标权行为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主要有:
• 将店铺名称或网站域名注册成与商标权人的商标一致或近似;
• 在产品介绍时使用与商标权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 售卖标有他人注册商标的产品、销售仿冒产品等行为。
2)专利侵权
在跨境电商活动中,专利侵权行为主要表现:
• 未经授权假冒、销售专利权人的产品。
• 未经权利人许可,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制造他人享有专利权的产品。
• 未经权利人许可,利用专利方案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等。
3)版权侵权
版权侵权,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 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使用权利人的图片、宣传语、音乐等进行宣传,较为典型的行为就是“盗图”。
• 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出售、传播作品的行为。例如盗版书籍、盗版影片等。
• 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修改他人作品。
比如侵权人故意对权利人享有著作权的美术作品、卡通形象等进行小幅度修改,形成与原作品有区别却神似的新“作品”,以期鱼目混珠、搭上原作品的“便车”来扩展销售市场。
在实践中,上述侵权行为将导致产品下架、店铺被关、平台账户被冻结,甚至被权利人提起诉讼而承担巨额赔偿金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国内外日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背景下,我们建议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的法律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以防止不合理、不必要的知识产权侵权投诉造成产品下架、诉讼或其他制裁措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避免后续诉讼带来的高昂的诉讼费、律师费或许可费,为企业自身乃至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目前跨境电商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涉及合规申报和逃税漏税。
1)骗取出口退税风险
主要的骗税方式有以下几种:
真货出口高报价格;
无货出口虚假拼箱,以多个出口企业名义将同一批货物多头报关,伪报成拼箱业务。海关在非特殊情形下一般采用随机抽检办法,而拼箱企业同时抽检是小概率事件;
虽有真实出口业务但没有退税资格的骗税分子通过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货壳”,将出口货物销售给出口企业,借道以自营出口方式获取退税款并进行瓜分。
骗取出口退税罪是刑法处罚较重的犯罪。
2)通过结汇到个人账户规避企业所得税
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目前部分跨境电商为了逃避高额税负,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收汇到境内个人账户,规避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偷税行为,未来会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3)个人所得税未合规申报纳税
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税率为3%至45%;经营所得税率为5%至35%;其他所得税率为20%。目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直接将收入进入个人账户,但是个人收入未按照规定申报纳税。
跨境电商行业对于国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要在鼓励支持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企业不断合规,在合规的情况下降低税负。采用海关9610/9710/9810通关模式申报,是享受无票免征和核定征收政策的首要前提。
德恩瑞律师事务所和普咨锐家财税咨询(DP集团旗下公司)提供全方面的法律合规、税务咨询服务。如果您对跨境电商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info@dpgroup.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