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买卖合同纠纷中的法律及税务适用处理
2023-07-27

引言:

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汽车的普及,汽车消费纠纷日益增多。部分消费者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以欺诈为由要求经营者承担“退一赔三”惩罚性赔偿责任。


本文关注消费者如何适当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经营者又该如何应对。


“退一赔三”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称“消保法”)第五十五条前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何认定构成《消保法》项下的“欺诈”

从学理通说的角度,构成欺诈要满足以下四个要件:


  1. 经营者须有欺诈的故意;

  2. 经营者实施了欺诈行为;

  3. 消费者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的判断;

  4. 消费者基于错误判断而为意思表示。


具体而言,经营者故意实施了欺诈行为,使得消费者陷于错误判断,从而作出决策,该等情形下,经营者的相应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消保法》项下的“欺诈”。


那么,经营者何种行为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2021年4月6日法〔2021〕94号)第三条规定,“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欺诈”。


由此可知,经营者如存在“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行为的,有可能被认定为系欺诈行为。但是,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对于该等行为造成影响、严重性的程度存在不同的裁判倾向性。参考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898号案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7)浙01民终8765号案的裁判倾向性,法院在考量严重程度是否构成“欺诈”,主要倾向于从“人身健康和安全”“实质性财产利益”“合同根本目的”“汽车安全性、主要功能和基本用途”四个方面审查。


建议

对于消费者而言

  1. 交易前查询车辆相关4S店记录。

  2. 交易时,有条件的可邀请专业人士或专门机构对车辆进行勘验、检测。

  3. 保存好车辆交易过程中的全部资料,包括交易文件、车辆勘测资料、聊天记录等。

  4. 由于“退一赔三”的适用须基于一定条件,消费者可在咨询专业人士的基础上,在合理范围内积极与经营者协商,以化解纠纷。

 

对于经营者

  1. 全面履行检验核查义务。

  2. 有关重要零部件(包括汽车动力系统、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主要零部件、特殊零部件)以及涉及安全性能、主要功能和基本用途的部分,须将相应维修记录与信息务必如实、全面、主动向消费者作出披露。

  3. 保留向消费者信息披露的书面记录。


退换时的车辆购置税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主席令第19号),纳税人将已征收车辆购置税的车辆退回车辆生产企业或者销售分公司的,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退还车辆购置税。退税金额以已缴纳税款为基础,从缴纳税款之日起至申请退税之日止,每满一年扣减10%。


已缴纳车辆购置税的车辆,因质量问题需将车辆退回车辆生产企业的,可凭生产企业的退车证明和原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办理退税。如无法退还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原件,则不予退税。

 

因车辆质量问题需由车辆生产厂家更换车辆的,凭厂家更换车辆的证明和更换新车的发票办理车辆购置税变更手续,原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遗失的,将无法办理车辆购置税返还手续。


更换新车后,当新车计税价格与原车计税价格相等时,只需办理车辆购置税变更手续;当新车计税价格高于或低于原车计税价格时,差额部分在办理变更手续后办理补税或退税。


结尾

汽车消费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出,并已经成为稳增长、扩内需的重点领域和支柱型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投诉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消费者、经营者都应不断加强法律意识,防范纠纷、化解纠纷。


如果你需要任何关于在中国经营方面的法律和财税意见,请随时与我们联系:info@dpgroup.biz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本文的规定并不构成DP集团与读者之间的专业授权,也不构成法律或财务咨询。专业的咨询必须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具体定制,本文的内容不能替代法律或财务咨询。

1690441728435079.jpgSmall.jpg